關鍵詞 |
鄭州寺院規劃設計,寺院規劃設計聯系方式,周邊寺院規劃設計,寺院規劃設計公司 |
面向地區 |
工程類型 |
裝修工程 |
講堂:
亦位于大雄寶殿之后。講堂也是講說佛經的地方。中小型寺院沒有法堂,就以講堂代替法堂。如果有法堂,那么講堂就置于法堂兩側的廂房內,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間兩跨院之中。寺院是演說佛經、念經、皈依力戒之所。
戒臺:一般稱戒壇,古印度叫“曼陀羅”,中文譯為“壇”。壇建在寺院內地勢較高處,臺子也較高,為僧眾受戒之所。漢式寺院的壇場則建在寺院內空曠之處。凡是禪宗律宗寺院,皆在戒臺前立一石碑,上書“禁葷酒入山門”,稱“戒壇石”。
樂臺與拜臺:樂臺俗稱“月臺”,有的送佛教派又稱“拜臺”,是寺中在佛前舉行宗教儀式時,用來演奏佛教音樂的地方。一般建在大雄寶殿之前,其高度與大雄寶殿的須彌座相平。開間一般是三到五間,形狀為方形。正面設一臺階。古剎的東西兩側還有兩部臺階。
有的寺院不建碑樓、碑廊而建碑亭,作用與碑樓、碑廊相同。造型亦多為方形,建在臺基上,四面為四根立柱,無門,中間端放大碑。碑亭一般建在寺廟前院或后院兩側,左右各一。也有建在寺廟四角,共四個。碑亭整體一般涂成紅色,頂部要用琉璃瓦。如皇帝賜的御碑,那就只建一座高大碑亭,放在中軸線上,皇權即使在提倡佛法平等的寺院也是至上。
一般來說,寺院的主體建筑都很壯觀,配殿則比較低矮、廊子就更低。這在建筑上了主殿。但為了形成一個整體或使用功能,設計人員又常常將主殿與配殿、廊子連結起來。兩者由于高低不同,所以就構成斜廊。另外,樓與樓之間,閣與閣之間要連接,也架廊,架廊離開地面,在空中行走,這就是飛廊。斜廊和飛廊不僅使人們出入更為方便,而且使寺內一組殿宇顯得更加氣派莊嚴。這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手法在寺廟建筑上的運用。
幢:
寺院建筑中一種石質立式小品一般由三部分構成:下面為基座,基座上面為幢身,上部為出檐。檐子為幢尖(幢剎)。如果幢身為二層、三層,則在每一層加上平座、幢身和幢檐,像三級寶塔一樣。幢身上刻有經文,所以叫經幢。經幢皆用石料雕琢而成,沒有用木料或其他金屬材料的。多為六角形,六面雕刻經文。也有八面的。所刻經文多為《佛頂尊勝陀羅尼經》,也有刻《般若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的。也有的經幢上不刻經文,甚至連佛像、圖案也沒有,這種經幢叫“無字幢”,只起奉獻供養品作用,并沒有宣經作用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—